高考网首页| 2011高考| 招生信息| 高考总复习| 高一年级| 高二年级| 高中试题| 高中课件| 高中教案| 电子教材| 志愿填报| 录取查询| 大学分数
高考网高考浙江站 > 杭州教育新闻 > 正文

浙江高中语文课本略有微调变化不大

来源:都市快报 文章作者:张娜 2010-09-14 10:23:30

12

《装在套子里的人》(已删除)

《祥林嫂》(仍保留)

  新学期开始,多地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,一些耳熟能详的名篇被踢出课本,也有新鲜文章被收录。不少网友发帖缅怀被踢旧文,如《装在套子里的人》、《药》等,也有网友拍手叫好,说时代变了,《狼牙山五壮士》这样的文章已经过时,早该让位给更有时代感的新课文,教给学生新时代的情怀。

  课文为何要变?多数和新课程改革有关。早在2000年左右,广东、海南等地率先实行普通高中新课改,教材换了,课文自然跟着换。

  浙江的高中语文教材,变化是从2006年开始的。

  2006年,浙江省开始高中新课改,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,不再使用人教版(人民教育出版社)的语文教材,改用苏教版(江苏教育出版社)的语文课本,课文有了很大变动。

  2006年至今的5年,苏教版课文编排一直很稳定,除了序言、课后习题等有些微调,其他变化不大。

  作家观点

  2006年浙江新课改换教材 编排体例和以前有了很大差异

  昨天,我们找到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,对比了2005年人教版高中六册语文课本和2006年苏教版必修五本语文教材,看看浙江省的语文课本做了哪些改动。

  对比之前,杭二中语文特级教师陈婕说,这两套教材有不同的编排体例,即使文章选择有很大差异,也是正常的。2006年之前十来年,省内高中都用人教版语文课本,这是一套根据知识体系来编排的教材,会根据文章体裁不同区别开,比如记叙文放一起、小说放一块。

  以高一第一册为例,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,收录了毛泽东的《沁园春·长沙》、舒婷的《致橡树》等;第二单元收录散文,如《荷塘月色》;第四单元是《呐喊》等杂文;第五单元全是古文。

  相比起来,苏教版的教材更看重人文方面的教育,每本教材都是由几个话题引领,并不拘泥于文章体裁。以高一必修一课本为例,第一单元主题是“向青春举杯”,收录文章有《相信未来》、《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》等;第二单元探讨“获得教养的途径”,收录《劝学》、《师说》等;第三单元以“月是故乡明”为主题,有《想北平》、《我心归去》等文章;第四单元学习“像山那样思考”,有课文《江南的冬景》、《赤壁赋》等。2006年这次换教材,是近10年里浙江课文变化最大的一次。

  陈老师说老教材更看重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,循序渐进地学知识。新教材的最大优点是更体现人文性,更重视思想、情感等,选文也更全面,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。一个学生形成严谨完整的知识体系很要紧,但是和各种情怀的培养相比,后者更重要。

  昨天,快报采访了杭州的三位作家:黄亚洲、嵇亦工、袁明华。他们表述了自己对教材变动的看法,观点各有不同。

  我支持课文作改变

  黄亚洲(中国作协原副主席,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)

  从情感上来讲,我觉得删除了的文章都很可惜,如《装在套子里的人》、《变形记》以及鲁迅的一些作品等,这些都是很优秀的作品,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、文学素养的培养,都有作用,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。

  但理性地想一想,我支持这样的改变。什么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,时代也好、人的思想观念也好,都在变化,教材作为孩子的一种精神营养食谱,也应该做些调整。现在孩子的口味不可能和我们以前一样,不可能再按以前的标准,让我们的后代读和我们一样的必读产品,这就像是菜谱一样,应该常变。课文如果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经常调整,我觉得是当代教育家的失职。经典作品很多,不一定全部要放到课本中去,课本再厚也承受不了!

  家长和老师可以建议孩子,在课余读些经典的文学作品。不要以为我们品尝过的“菜谱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,至于加进去的课文是好是坏,我不敢妄加评论,没有必要指指点点,如果不妥当,以后再调整就是。总之,与时俱进是个大原则。

  关注语文课本

  不如关注教育本身


  嵇亦工(浙江省作协副主席,杭州市作协主席)

  对于语文课本课文调整,我没有仔细看过,也不知其调整的动因和理由,便不好说什么。其实,在课本里放进什么或不放进什么,并不重要。只要不是为了调整而调整,只要符合科学施教,只要有益于学生们开拓眼界、丰富知识、提升修养、健康成长,都是好事。

  现在人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语文课本课文的调整上,这不好。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当下的教育体制机制上,放在有“教”无“育”的现状上,这恐怕更为重要。许多中小学校当家人,整天校里校外忙忙碌碌,不像是个教育家,倒像是个企业家。说真的,比起二十世纪上半叶,如今的中国教育不缺钱,缺的就是教育本身。

  不赞成把鲁迅的经典作品删掉

  袁明华(杭州作协副主席,杭州耕读缘文化培训学校校长)

  我坚决不赞成把鲁迅等经典作品从语文课本中删除。语文课本有两大用处,一是知识层面的,比如教学生语法、修辞等。另一个是培养人的品德和素养。而一些经典文章,不管在文字上,还是在培养人的素养上,都有很大的作用。

  朱自清的作品中,《背影》和《荷塘月色》都很不错,但是我个人更喜欢《背影》。《荷塘月色》的语言很美,用了很多华丽的词藻,但《背影》是以朴实的语言描写了父子之情。这样的作品,不管什么年代,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国,这样的感情都让人感动。语文课程应该有教育功能,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,也了解历史,感悟生活,全方面成长。

  我和我很多爱好文学的朋友,受中学时期文学作品的影响都很大,到读大学时,寝室里的同学还会在熄灯后点着蜡烛去背诵鲁迅的文章。

 

百科词条:课改 语文
12
我要投稿
  • 专家精析2011自主招生张禾强作为自主招生专家,负责自主招生工作,曾...[详细]
  • 高中三年学习规划清华大学录取生,朱诗乐,以非常优秀的成绩考入清...[详细]
  • 天才分享数学学习窍门2010年中考西城区数学高分获得者王嘉楠分享自己...[详细]
  • 如何对待薄弱学科?清华学子洪一平揭秘自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薄弱学...[详细]